亚马逊(Amazon)作为全球知名的商业巨头,其业务模式常引发讨论:它究竟是一个电商平台,还是更像一家企业店铺?实际上,亚马逊兼具两种属性,但其核心定位更偏向于“全球性电商平台”,同时通过自营业务拓展企业店铺的边界。

1. 亚马逊的电商平台属性

亚马逊最初以在线书店起家,随后发展为综合性电商平台,允许第三方卖家入驻(如Amazon Marketplace)。其核心功能包括:

  • 开放第三方销售:全球数百万商家通过亚马逊销售商品,平台从中抽取佣金或收取服务费。
  • 物流与技术支持:提供FBA(Fulfillment by Amazon)仓储配送服务,降低卖家的运营门槛。
  • 消费者入口:用户可在同一平台对比不同卖家的商品,享受一站式购物体验。

这种模式与淘宝、京东等电商平台类似,因此亚马逊常被归类为“B2C/C2C电商平台”。

2. 亚马逊的企业店铺角色

亚马逊也通过自营业务(如Amazon Basics、收购Whole Foods等)直接参与商品销售,此时它更像一家“超级企业店铺”:

  • 自有品牌商品:推出涵盖电子配件、家居用品等领域的自营品牌,与平台卖家竞争。
  • 垂直整合:控制供应链、物流(如Amazon Logistics)甚至内容生产(如Amazon Studios)。
  • 线下布局:通过Amazon Go无人商店、实体书店等拓展线下零售。

3. 结论:双重身份的协同效应

亚马逊的本质是“以电商平台为核心,辅以自营业务增强控制力”的混合体。其优势在于:

  • 通过平台吸引海量卖家和用户,形成网络效应;
  • 通过自营业务填补市场空白,提升利润并主导定价权。

简单定义亚马逊为“电商”或“企业店”均不全面,它更像一个生态化的商业帝国,两种模式相互赋能,共同巩固其市场统治地位。